早在4500多年前,“好川文化”就在遂昌发端。1997年,遂昌仙霞岭山脉有个地方叫好川,考古发掘出土各类石器、玉器、陶器和漆器等文物共千余件,黑陶名列其首。
它无釉烧制,造型古朴,漆黑光亮,并伴有雕刻装饰工艺。
1989年,遂昌县委县府提出了复兴黑陶文化的口号,无数陶器艺人醉心于黑陶的创作,在遂昌九龙山下成长起来的青年陶艺家汤建华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汤建华的工作室在遂昌三墩文化邨,一楼是作坊,二楼是会客厅和展厅。
平日里他一袭飘逸长衣,爱抚琴作画,看起来仿佛过着古人“朝晚看云,白日卧席”的日子。
1983年读中学的汤建华绘画才能初露锋芒,高中毕业后,他被聘为县工艺地毯厂绘图员,并有幸到海宁进修地毯工艺设计。
地毯工艺设计虽然不是他日后的主攻方向,但这对他提高绘画设计水平大有裨益。
一年后,他调入陶瓷厂工作,于1990年到北京学习陶艺设计。也就是在这一年,汤建华真正接触到了古黑陶艺术。
烧制过程。选用只有小颗粒、干燥、洁净的泥料进池充分融化后进行淘洗,然后过滤、沉淀至泥料晾干到保持一定的湿度。
▲选料。练泥采用手工反复练泥和贮存腐化相结合,陈腐时间在15天以上。
▲拉胚。成型全手工拉胚,粗胚成型后,在室内自然晾干到一定程度,再修胚至产品符合标准规格为止。
▲修胚。
▲刻花。雕刻:雕刻前先检查陶胚表面是否有沙粒或角质,处理干净后需补完整,然后手工压光至雕刻,刻完整后晾干。晾到一定程度要均匀的再次压光,显得整个产品油光发亮。
▲烧制。半成品验收后进入烘房,烘至3到5天,进窑开始烧制过程,一般要烧24小时左右,然后封闭窑门让碳元素渗入胚体至冷却。冷却需36小时以上再出窑,即成品。
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,他在黑陶探索上终于开花结果,汤建华的100多件作品于1992年通过专家的鉴定,被认定仿黑古陶烧制技艺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使古老的黑陶技艺填补了空白。
▲《钱瓯之恋》。他的作品《梅瓶》于1993年被浙江省政府送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收藏;作品《石榴尊》被列为浙江省政府礼品赠送外宾;作品《钱瓯之恋》为汤建华代表作,该作品被英国博物馆收藏。
但他的心中一直有个疑问,“古人的器物是给生活带来方便,现在陶瓷科学越来越发展,为什么超越不了以前的功能。”
客人也问,这个瓶子这么漂亮,那买回去可以插花,汤建华摇摇头说只能用来做摆件,因为长时间泡水容易发生分化。
“如果黑陶没有在本质上的提升和创新有所突破,脱离了生活,它可能几千年文化回复回去又要被淘汰,被生活淘汰。”
于是,他就从材料上面开始,和温度上面摸索,终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:炭。
古黑陶中有炭的成分,当时的先民还不懂得在封闭的大窑中烧制陶器,而是和木炭融为一体烧制,黑陶在烧制的过程中嵌入了碳分子,使得烧制出来的黑陶质地坚硬,不仅可以观赏,还可以用作生活器具。
遂昌盛产竹炭,能净化水质,对人体有好处,于是,他在继承黑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科学配方,通过无数次的烧制,上百次的失败,终于烧制出了国内第一、举世无双的炭陶,并申请了国家专利。
炭陶器皿。
他烧制的炭陶既有古黑陶的庄重和典雅,又比古黑陶坚硬。他的作品《流》系列,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成为他炭陶艺术的里程碑。
原来的低温陶是不能敲打的,有了高温陶他又有了更多想法,想要开发新的领域,想到了尝试用黑陶烧制古琴所以才开始了解到古琴文化,继而一发不可收拾,只是可惜烧出来的琴都裂掉,没有一件成品,他也在寻找原因,之后会继续尝试。
“我们手艺人刚开始是为了工作而工作,到了中间是为了谋生,到了最后一步这么多年下来觉得是一种压力,觉得是一种是使命和责任在做,尽自己的努力做得多一点,做得更好。”
以炭陶为载体,开发具有现代审美的实用具。只有和当代生活联系 起来,充分融入当代生活,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。
获取更多原创纪实内容,欢迎关注【搜见】微信:soujian1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