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推动下,外卖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,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模式。如今,外卖平台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,连接着海量的商家、消费者与配送人员,构建起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。当下,外卖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节点,美团、饿了么等传统巨头占据一定市场份额,但京东外卖等新兴力量凭借差异化竞争策略迅速崛起。今天带大家深入探究外卖平台的发展现状。
图源:网络
规模持续扩张,渗透日常生活
外卖行业自兴起以来,市场规模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。从早期少数几家平台的初步探索,到如今众多平台的激烈角逐,外卖市场的蛋糕不断做大。以中国市场为例,近年来外卖市场规模持续攀升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2023 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 11966 亿元,同比上涨 7.2% 。进入 2024 年,这一增长趋势仍在延续,外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。
外卖行业的用户规模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。截至 2024 年 12 月,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 5.92 亿人,较 2023 年 12 月增长 4777 万人,占网民整体的 53.4%。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网民都曾使用过外卖服务,外卖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化消费选择。从年龄分布来看,年轻群体是外卖消费的主力军,他们追求便捷、高效的生活方式,外卖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。但随着外卖服务的不断优化与普及,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对外卖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,进一步拓展了外卖市场的用户边界。
外卖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多样,早已突破了传统的 “宅家就餐” 限制。工作日的午餐时间,写字楼周边外卖订单量剧增,忙碌的上班族通过外卖平台快速解决午餐问题,节省时间用于工作。晚餐时段,家庭用户成为外卖消费的重要力量,一家人通过点外卖享受丰富多样的美食,省去了做饭与洗碗的繁琐流程。此外,夜宵场景也逐渐兴起,夜间娱乐活动后,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购买烧烤、小吃等夜宵食品。特殊节假日,如春节、元宵节等,部分消费者选择点外卖来丰富节日餐桌,外卖成为传统节日就餐方式的新补充。外卖消费场景的多元化,充分体现了外卖服务对人们生活的深度渗透。
展开全文
巨头割据,新势力冲击
目前,外卖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竞争格局。美团和饿了么作为行业内的两大传统巨头,凭借多年的积累,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。美团通过持续优化平台服务、拓展业务范围,巩固了自身在外卖市场的领先地位。2024 年第三季度,美团的即时配送订单数达到 71 亿笔,平均日单量 7800 万单,按餐饮外卖占比单量大头 80% 保守估算,餐饮外卖日单量已达到 6200 万单 。饿了么则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资源支持,不断提升用户体验,在市场中也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体。饿了么在线外卖平台覆盖全国 670 个城市和逾千个县,在线餐厅 340 万家,用户量达 2.6 亿。
面对两大巨头的强势地位,新进入的外卖平台如抖音外卖、京东外卖等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。京东外卖以 “零佣金” 政策吸引商家入驻,减轻商家运营成本压力,同时主打 “品质外卖” 定位,吸引了大量优质堂食餐厅入驻,覆盖全国 142 个城市。上线 40 天,其日订单量便突破 100 万单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抖音外卖则凭借抖音庞大的用户流量与强大的社交属性,探索将短视频内容与外卖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,为用户提供独特的外卖消费体验。
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,外卖平台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。在配送环节,利用 AI 技术优化配送算法,能够更精准地预测订单需求、规划配送路径,提高配送效率,减少配送时间。同时,引入无人机配送、无人车配送等创新配送方式,突破传统配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,实现 “最后一公里” 配送的智能化、高效化。
未来,外卖品类将从传统的餐饮、生鲜、日用快消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,如服装鞋帽、3C 数码、时尚美妆等,实现 “万物即时可达”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,外卖平台将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场景。除了现有的家庭就餐、工作餐、夜宵等场景外,还将向旅游、户外、办公会议等场景延伸。在旅游场景中,游客可以通过外卖平台预订当地特色美食,直接配送到景区;在户外场景中,露营、野餐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外卖平台购买食材、餐具等用品。品类的拓展与场景的延伸,将为外卖平台开辟新的增长空间。
当外卖从 “应急选择” 演变为 “生活刚需”,这个万亿级市场早已超越简单的餐饮配送范畴,成为观察数字经济活力的微观切片。传统巨头以配送网络与用户粘性构筑护城河,新势力借流量生态与差异化策略破局,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则如双轮驱动行业穿越周期 —— 无人机在楼宇间穿梭的轨迹、AI 算法对千万订单的实时调度、绿色包装在配送箱里的悄然替换,这些细节都在诉说着行业的进化逻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