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在清末是如何占据青岛的?李鸿章欲施妙计,最终却弄巧成拙

德国在清末是如何占据青岛的?李鸿章欲施妙计,最终却弄巧成拙

然而,当时德国正处于国内的内战阶段,因此并未立即采取行动。直到1871年,德国统一后,他们才开始与清政府谈判,提出希望在中国拥有一个海港作为“海军基地”。李鸿章出于制衡沙俄的考虑,决定同意德国的要求,并提出“驱虎吞狼之计”,让德国驻军中国。这样,德国派出使团对胶州湾进行了考察,李希霍芬的推荐使胶州湾成为焦点。

经过考察,德国人认为胶州湾条件理想,气候与欧洲相似,劳动力丰富,且已有的海防设施能够节省大量建设费用。因此,在1896年底,德国向清政府提出了租借胶州湾五十年的要求。然而,清政府似乎察觉到了德国的野心,拒绝了这一要求,德国也开始考虑采取更激烈的手段来占领胶州湾。

为了确保顺利占领,德国首先要驱逐当时驻扎在胶州湾的俄国舰队。自1895年起,沙俄便获得了在胶州湾停靠的许可。德国担心沙俄也有意占领胶州湾,于是德皇威廉二世派遣外交人员与沙皇尼古拉二世沟通,最终得到沙俄的默许。沙俄同意在中国更北面的旅顺寻找替代港口,这为德国占领胶州湾清除了障碍。

接下来,德国找到了一个借口。1897年11月1日,巨野教案爆发,德国两名传教士被杀。这一事件成为德国侵占胶州湾的契机。德国借此向中国施压,要求清政府赔偿,并以此为理由,派遣军舰进入胶州湾。11月7日,德国得知传教士遇害的消息后,迅速部署军舰向胶州湾进发。

11月13日,德国舰队接近胶州湾,清朝驻军试图拦截并询问其目的,但德军以“游历”为名顺利进入港口。14日凌晨,德军开始登陆,迅速占领胶州湾的炮台和要地,并强迫清军撤退。面对清军缺乏补给和武器的困境,胶州湾的守军只能按德国人的要求撤离,留给德国人完全的控制权。

15日,德国将领宣布已接管胶州湾及周边岛屿。德军的强硬态度激怒了清军,许多军官请求与德军决一死战,但李鸿章等主和派的官员坚持不与德国发生冲突。李鸿章甚至去沙俄使馆请求援助,但沙俄并未采取行动。几天后,胶州湾的守军已经被逼退到青岛,而章高元也被德国人软禁了一个多月。

德国的占领并没有停止,在进一步派遣第二舰队和部队到胶州湾后,他们加紧了对当地的控制。德国不仅屠杀清朝守军,还将所有资源据为己有,彻底控制了胶州湾地区。

此时,德国并未与清政府谈判赔偿事宜,而是利用这一事件威胁清朝政府,迫使其签署不平等的《胶澳租界条约》。该条约规定德国租借胶州湾及周边地区,并允许他们修建从青岛到济南的铁路,进一步掌控山东的经济命脉。

控制胶州湾后,德国当局对当地百姓实施了极为严苛的管理。为了防止民众反抗,德国人禁止了除婚丧嫁娶外的集会活动,任何集会都需得到德国当局的批准。青岛被划分为三个区域,德国人居住区、华商区和中国穷苦百姓的居住区。百姓被迫进入德国开设的工厂当劳工,待遇极其恶劣,工人遭受暴力对待,甚至用含铅的板子和带刺的竹板进行严酷的刑罚。

德国在青岛的残酷统治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抗争,也为中国未来的反抗积累了力量。青岛成为了抗击西方列强的一个重要据点,并在五四运动等爱国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
如今,尽管青岛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,但我们仍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。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,继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,继续为建设强大的中国而努力。

(本文内容参考《德国侵占下的胶州湾(1897-1914)》一文,发表于《山东师院学报》1979年04期)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古人如何雕玉?雕一块玉大概需要多长时间!
无硅油洗发水?初黛洗发水
正常人1分钟跳绳多少个?标准次数你达标了吗
崩坏3维护时间分享

崩坏3维护时间分享

08-09 💫 1814

本文标签